混凝土结构设计(按欧洲规范) 

作者:贡金鑫、车轶、李荣庆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01

ISBN:978-7-112-10854-1

征订号:18101

售价 44.80

本书是在对欧洲规范和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按最近欧洲标准化协会(CEN)颁布的欧洲系列结构规范(Eurocode)编写的。介绍了欧洲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结构设计基础、结构上的作用、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结构分析与计算、受压和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构件受剪和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构件受扭承载力计算、构件的裂缝和变形控制、钢筋锚固、连接和截断、楼板设计、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和建筑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设计。本书可供混凝土结构研究人员、规范编制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结构设计基础

1.1 欧洲规范EN 1990

1.2 应用条件和基本假定

1.3 基本要求

1.4 设计使用年限、基准期和重现期

1.4.1 设计使用年限

1.4.2 基准期

1.4.3 重现期

1.5 耐久性设计

1.6 设计状况

1.7 极限状态

1.7.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7.2 使用极限状态

1.8 作用及作用效应

1.8.1 作用及作用效应

1.8.2 作用分类

1.8.3 作用特征值

1.8.4 可变作用的其他代表值

1.9 抗力

1.10 分项系数设计法

1.10.1 设计值

1.10.2 荷载组合

1.10.3 极限状态校核

1.11 可靠性管理

1.11.1 可靠性分级

1.11.2 设计监督分级

1.11.3 施工中的检查

第2章 结构上的作用

2.1 结构构件自重及外加荷载

2.1.1 欧洲规范EN 1991-1-1

2.1.2 重度

2.1.3 结构构件的自重

2.1.5 荷载布置和荷载工况

2.2 雪荷载

2.2.1 欧洲规范EN 1991-1-3

2.2.2 屋面雪荷载计算

2.2.3 局部效应

2.3 风荷载

2.3.1 欧洲规范EN 1991-1-4

2.3.2 风速和风压

2.3.3 拟静风压计算

2.3.4 风力的确定

2.4 偶然作用

2.4.1 撞击

2.4.2 内部爆炸

第3章 材料

3.1 混凝土

3.1.1 抗压强度

3.1.2 抗拉强度

3.1.3 强度设计值

3.1.4 弹性模量

3.1.5 泊松比和剪变模量

3.1.6 热膨胀系数

3.1.7 应力-应变关系

3.1.8 约束混凝土

3.1.9 不同龄期混凝土的性能

3.2 普通钢筋

3.2.1 品种、规格和牌号

3.2.2 强度

3.2.3 延性和强屈比

3.2.4 设计强度

3.2.5 弹性模量

3.2.6 应力-应变关系

3.3 预应力筋

3.3.1 品种

3.3.2 强度

3.3.3 弹性模量

3.3.4 应力-应变关系

第4章 耐久性

4.1 环境条件分类

4.2 对混凝土材料的要求

4.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3.1 混凝土碳化

4.3.2 氯离子渗透

4.3.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

第5章 结构分析

5.1 混凝土构件分类

5.2 杆系结构的模型化

5.3 线弹性分析

5.3.1 基本原则

5.3.2 简化计算

5.4 有限重分布的线弹性分析

5.5 塑性分析

5.5.1 不直接验算转动能力的条件

5.5.2 塑性铰转动能力验算

5.6 几何偏差

5.6.1 用倾斜角度描述

5.6.2 用偏心距描述

5.6.3 用横向力描述

5.7 二阶效应

5.7.1 二阶效应的概念

5.7.2 构件长细比和有效长度

5.7.3 徐变的影响

5.7.4 考虑二阶效应的结构分析方法

5.7.5 忽略构件二阶效应的准则

5.7.6 考虑二阶效应的强度验算

5.8 结构整体的二阶效应

5.8.1 整体二阶效应的计算

5.8.2 忽略整体二阶效应的准则

5.9 细长梁的侧向不稳定性

第6章 构件受弯和受压承载力

6.1 基本假定

6.2 混凝土应力图简化

6.3 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6.3.1 计算方法

6.3.2 构造要求

6.4 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6.4.1 轴心受压构件

6.4.2 偏心受压构件

6.4.3 构造要求

6.5 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7章 构件受剪和受冲切承载力

7.1 受剪承载力

7.1.1 计算截面

7.1.2 无腹筋构件

7.1.3 有腹筋构件

7.1.4 T形梁腹板和翼缘间的剪切

7.1.5 构造要求

7.2 剪切摩擦

7.3 受冲切承载力

7.3.1 荷载分布和基本控制周长

7.3.2 无抗冲切钢筋的板

7.3.3 有抗冲切钢筋的板

7.3.4 构造要求

第8章 构件受扭承载力

8.1 开裂扭矩

8.2 纯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8.2.1 简单截面

8.2.2 复杂截面

8.3 复杂受力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8.4 构造要求

8.4.1 截面控制条件

8.4.2 按构造配筋的条件

8.4.3 抗扭钢筋布置

第9章 裂缝与变形控制

9.1 换算截面及应力计算

9.1.1 截面开裂前

9.1.2 截面开裂后

9.2 裂缝控制

9.2.1 裂缝控制的最小钢筋面积

9.2.2 应力限制

9.2.3 裂缝宽度计算

9.2.4 不直接进行计算裂缝宽度的裂缝控制

9.3 裂缝宽度限值

9.4 温度和收缩裂缝控制

9.5 变形

9.5.1 短期变形和长期变形

9.5.2 长期变形的计算

9.6 不需计算变形的变形控制

9.7 挠度限值

第10章 钢筋构造要求

10.1 钢筋间距

10.2 冷弯钢筋的允许弯钩直径

10.3 纵向钢筋锚固

10.3.1 极限粘结应力

10.3.2 基本锚固长度

10.3.3 设计锚固长度

10.4 箍筋的锚固

10.5 用焊接筋锚固

10.6 梁和框架中钢筋的锚固

10.6.1 端部支座下部钢筋

10.6.2 中间支座下部钢筋

10.6.3 次梁钢筋

10.7 钢筋搭接

10.7.1 一般原则

10.7.2 搭接长度

10.7.3 搭接区的横向钢筋

10.7.4 带肋焊接钢筋网

10.7.5 梁与梁节点的钢筋

10.7.6 梁与柱节点的钢筋

10.8 对粗钢筋的附加规定

10.9 钢筋束

10.9.1 一般原则

10.9.2 钢筋束的锚固

10.9.3 钢筋束的搭接

10.10 受弯构件纵向钢筋的弯起和截断

10.10.1 纵向钢筋的弯起

10.10.2 纵向钢筋的截断

第11章 楼板设计

11.1 单向连续实心板

11.1.1 单跨板

11.1.2 连续多跨板

11.2 双向实心板

11.2.1 四边简支板

11.2.2 四边固支板

11.3 无梁楼盖

11.4 肋形或空心楼板

11.5 楼梯板

11.5.1 横跨楼梯

11.5.2 纵跨楼梯

第12章 基础和地基承载力

12.1 基础类型

12.1.1 简单无筋条形基础

12.1.2 柱下基础

12.1.3 联合基础和筏式基础

12.1.4 桩基础

12.2 极限状态设计

12.3 地基反力

12.3.1 单向弯曲

12.3.2 双向弯曲

12.3.3 偏心基础

12.4 柱下基础

12.4.1 受弯

12.4.2 受剪和受冲切

12.4.3 钢筋锚固

12.5 条形基础

12.6 桩基础

12.6.1 单桩竖向承载力

12.6.2 桩侧负摩阻力

12.6.3 单桩水平承载力

12.6.4 桩帽设计

12.7 地基极限承载力

12.7.1 不排水情况

12.7.2 排水情况

12.7.3 极限承载力

第13章 抗震设计

13.1 性能要求与抗震设计原则

13.1.1 性能要求

13.1.2 结构抗震设计与验算

13.2 场地与反应谱

13.2.1 场地类别

13.2.2 地震区划与弹性反应谱

13.2.3 设计反应谱

13.3 结构分析与地震作用

13.3.1 结构分析

13.3.2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13.3.3 侧向力方法

13.3.4 振型反应谱分析方法

13.3.5 非线性方法

13.3.6 地震作用分量的作用效应组合

13.3.7 位移计算

13.4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

13.4.1 概念设计与结构的规则性

13.4.2 结构抗震性能

13.4.3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13.4.4 低延性(DCL)结构设计

13.5 中等延性(DCM)结构设计

13.5.1 材料要求和几何限制条件

13.5.2 设计作用效应

13.5.3 极限状态下的验算和构造措施

13.6 DCH的设计

13.6.1 材料要求和几何限制条件

13.6.2 设计作用效应

13.6.3 极限状态验算和构造措施

13.7 锚固和连接

13.7.1 一般规定

13.7.2 钢筋锚固

13.7.3 钢筋连接

第14章 抗连续倒塌设计

14.1 基本策略

14.1.1 偶然作用能够判明的情况

14.1.2 偶然作用不能判明的情况

14.2 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

14.2.1 设置水平拉杆

14.2.2 设置竖向拉杆

附录 钢筋面积和周长

参考文献

浏览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