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设计策略 

作者: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ISBN:978-7-112-21685-7

征订号:31536

售价 46.40

目录

前言

绪论

1.1 保障性住房设计策略研究的背景

1.1.1 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特征研究

1.1.2 人口结构和新的社会行为方式的变化

1.1.3 城市生态环境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1.2 本书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对象与范围、概念界定

1.5 研究内容

保障性住房建设影响因素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2.1 保障性住房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2.1.1 城市非平衡性

2.1.2 城市间及城市自身非公平性

2.1.3 保障人群自身非平衡性发展

2.2 保障性住房与保障人群生活方式的关系

2.2.1 生活肌理改变与社会属性的认知

2.2.2 硬质边界的规划与复合化界面

2.2.3 自组织行为带来的自生长性

2.3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运行模式的分析

2.3.1 资本的力量与保障属性的关系

2.3.2 混合居住模式

2.3.3 空置房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关联度的形态构成分析

3.1 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关联的形态构成:三大类型和六大子型

3.1.1 自我完善型:依托超大城市发展子型和依托企业及园区子型

3.1.2 城市叠加型:自身带动城市发展子型和依托中心城区叠合发展子型

3.1.3 斑块融入型:有机更新融入城市子型和城区地块新建融入子型

3.2 六大形态子型的特征分析

3.2.1 依托超大城市发展子型的存在条件和基本特点

3.2.2 依托企业及园区子型的存在条件和基本特点

3.2.3 自身带动城市发展子型的基本特点

3.2.4 依托中心城区叠合发展子型的基本特点

3.2.5 有机更新融入城市子型的基本特点

3.2.6 城区地块新建融入子型的基本特点

3.3 影响三大形态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因素和潜在问题

3.3.1 自我完善型面临的问题

3.3.2 城市叠加型面临的问题

3.3.3 斑块融入型面临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保障性住房制度建构的宏观策略

4.1 住房保障法规和制度的属性

4.1.1 社会公平性

4.1.2 保障适度性

4.1.3 长期动态性

4.1.4 地区非平衡性

4.2 保障主体、保障房类型、保障标准和保障方式

4.2.1 保障主体

4.2.2 保障房类型

4.2.3 保障标准

4.2.4 保障方式

4.3 保障对象的变化与预判

4.3.1 保障对象

4.3.2 农民工市民化

4.3.3 新就业大学生及各类人才

4.3.4 老龄化人口

4.3.5 住房保障长期趋势预判

4.4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与逐步完善管理机制

4.4.1 保障房建设多渠道资金筹集

4.4.2 保障房建设与管理框架搭建

4.4.3 准入标准与退出机制

4.4.4 完善的个人信息系统与分配公开制度

4.5 本章小结

基于城市关联性下的城市空间中观保障策略

5.1 组团平衡与混合居住:非平衡性下的融合策略

5.1.1 空间布局的组团平衡

5.1.2 空间适配:降低居住与就业的分异现象

5.1.3 住区规模的组团平衡

5.1.4 混合居住的设计方式

5.2 公共交通导向

5.2.1 TOD模式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5.2.2 公共交通相关设计要点

5.3 多元化房源下的空间选址:空置房与城中村

5.3.1 企业提供的集体宿舍

5.3.2 城市中某些具备条件的空置房

5.3.3 小产权房和城中村改造

5.3.4 其他房源

5.4 复合界面:软化硬质边界,建立城市对话关系

5.4.1 社区功能构成的复合化

5.4.2 社区边界与城市的复合化

5.4.3 社区城市界面的复合化

5.5 三大保障性住房形态类型的城市空间设计策略

5.5.1 自我完善型保障房住区的设计策略

5.5.2 城市叠加型的城市空间设计策略

5.5.3 斑块融入型的城市空间设计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浏览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