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01

ISBN:978-7-112-23101-0

征订号:35032

售价 25.60

垃圾问题是一项关乎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作者秉持着批判和反思的立场,重新审视城市中的垃圾问题以及可持续设计的方向。本书的目的是为研究者和设计师提供另一种视角,重新思考“人—垃圾—社区”的关系。作者希望通过对物理、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分析,让人作为人,空间作为空间,深刻反省一下人与空间究竟是何种关系?人与垃圾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什么才是适合现代人的居住环境?我们该如何构建可持续城市?书中引用了前沿设计理论,深入到不同语境下的行为模式,并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出一种行动研究方法来思考社会发展中的垃圾问题。本书旨在帮助新一代设计师和管理人员成长,使他们具有责任感并能够承担可持续性城市的设计。本书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工业设计和城市规划从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工业设计师等,同时也适用于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有兴趣的读者。

目录

前言

第1章 论垃圾

1.1 消费社会

1.1.1 垃圾的形成

1.1.2 消费符号

1.1.3 垃圾与当代社会活动

1.2 垃圾的意义

1.2.1 物品与垃圾

1.2.2 垃圾与秩序

1.2.3 物质世界的一个缩影

1.3 乡村与垃圾

1.4 城市之殇

1.4.1 垃圾失去了往复循环的路径

1.4.2 垃圾被内化和隐性化

1.4.3 垃圾转移是资本运行的食物链

第2章 人类与垃圾的关系

2.1 人类与垃圾的历史

2.1.1 垃圾与人类文明

2.1.2 第一次卫生革命

2.1.3 “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

2.2 异化

2.2.1 黑格尔的“异化”学说

2.2.2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

2.2.3 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

2.2.4 当代消费社会的异化形式

2.3 城市垃圾战

2.3.1 现代化技术

2.3.2 规训与惩罚

2.4 城市拾荒者

2.4.1 非正规废品回收体系

2.4.2 废品生活

第3章 语境与行为

3.1 文化、社会、设计

3.1.1 家庭结构

3.1.2 社会结构

3.1.3 价值观与行为

3.2 社区邻里

3.2.1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3.2.2 邻里的社会功能

3.3 便利的社会

3.3.1 便利的定义

3.3.2 制度化的节奏

3.3.3 时间成本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设计干预

4.1 影响行为的因素

4.2 设计改变行为

4.2.1 情境方法

4.2.2 认知方法

4.3 行为干预

4.3.1 生态反馈、行为指导和劝导技术

4.3.2 信息策略和结构策略

4.3.3 使能、激励和约束

4.3.4 强制性、劝服性、诱导性和决定性

4.4 实践主导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构

5.1 “人—垃圾—社区”的关系

5.1.1 人与垃圾之间的疏离

5.1.2 社区人际关系的疏远

5.2 重构“人—垃圾—社区”的关系

5.2.1 重构“人—垃圾”的关系

5.2.2 重构“人—社区”的关系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无废城市

6.1 何谓“无废城市”

6.2 不同城市的实践

6.2.1 欧洲城市实践

6.2.2 亚洲实践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行动研究

7.1 初步考虑

7.1.1 反思

7.1.2 计划

7.2 协作式工作坊

7.2.1 行动

7.2.2 观察

7.2.3 反思

7.3 实地测试:第1阶段

7.3.1 计划

7.3.2 行动

7.3.3 观察

7.3.4 反思

7.4 实地测试:第2阶段

7.4.1 计划

7.4.2 行动

7.4.3 观察

7.4.4 反思

7.5 行动研究之启示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人、垃圾与空间创造—淘大花园之空间实践

8.1 淘大花园环境的描述

8.2 研究起因

8.3 研究方法

8.4 研究的设定

8.5 观察与发现

8.5.1 厨余回收活动:因地制宜

8.5.2 挑战

8.5.3 机遇

8.6 人、垃圾与空间创造之启示

8.6.1 背景因素的识别

8.6.2 公众参与

8.6.3 社区共同体

8.6.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垃圾、生活与城市空间

9.1 二手市场

9.2 天光墟

9.2.1 在城市“夹缝”中活动

9.2.2 重建生活空间

9.3 老旧小区的活力

9.3.1 人与居住空间

9.3.2 充满生命力的“集体创作”

第10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浏览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