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 99-2015 现行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structure of tall building 收藏

发布日期:2015-11-30

实施日期:2016-05-01

主编部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郁银泉,蔡益燕,钱稼茹,童根树,张耀春,李国强,柴昶,贺明玄,王康强,崔鸿超,舒兴平,苏明周,陈绍蕃,沈祖炎,王喆,张文元,孙飞飞,张艳明,顾强,周云,郭彦林,石永久,鲍广鉴,申林,何若全,胡天兵,宋文晶,李元齐,杨强跃,郭海山,易方民,常跃峰,王寅大,陈国栋,梁志远,刘中华,刘晓光,高继领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标准书号:15112·42536

出版时间:2016-04-01

售价 58.80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结构设计基本规定;4.材料;5.荷载与作用;6.结构计算分析;7.钢构件设计;8.连接设计;9.制作和涂装;10.安装;11.抗火设计。

本规程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的设计、制作与安装。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和结构类型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6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结构设计基本规定;4.材料;5.荷载与作用;6.结构计算分析;7.钢构件设计;8.连接设计;9.制作和涂装;10.安装;11.抗火设计。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修改了适用范围;2.修改、补充了结构平面和立面规则性有关规定;3.调整了部分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增加了7度(0.15g)、8度(0.3g)抗震设防区房屋最大适用高度规定;4.增加了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的规定;5.增加了抗震等级的规定;6.增加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基本方法及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7.增加和修订了高性能钢材GJ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力学性能指标;8.修改、补充了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有关内容;9.增加了结构刚重比的有关规定;10.修改、补充了框架柱计算长度的设计规定和框筒结构柱轴压比的限值;11.增加了伸臂桁架和腰桁架的有关规定;12.修改了构件连接强度的连接系数;13.修改了梁柱刚性连接的计算方法、设计规定和构造要求;14.修改了强柱弱梁的计算规定,增加了圆管柱和十字形截面柱的节点域有效体积的计算公式;15.修改了钢柱脚的计算方法和设计规定;16.增加了加强型的梁柱连接形式和骨式连接形式;17.增加了梁腹板与柱连接板采用焊接的有关内容;18.增加了钢板剪力墙、异形柱的制作允许偏差值的规定;19.增加了构件预拼装的有关内容。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编:100048)。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同济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广州大学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宝钢钢构有限公司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钢结构工程公司 上海中巍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建升和钢结构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 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郁银泉 蔡益燕 钱稼茹 童根树 张耀春 李国强 柴昶 贺明玄 王康强 崔鸿超 舒兴平 苏明周 陈绍蕃 沈祖炎 王喆 张文元 孙飞飞 张艳明 顾强 周云 郭彦林 石永久 鲍广鉴 申林 何若全 胡天兵 宋文晶 李元齐 杨强跃 郭海山 易方民 常跃峰 王寅大 陈国栋 梁志远 刘中华 刘晓光 高继领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周绪红 范重 路克宽 娄宇 黄世敏 肖从真 徐永基 窦南华 冯远 戴国欣 方小丹 吴欣之 舒赣平 范懋达 贺贤娟 包联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983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99-2015,自2016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6.1、3.7.1、3.7.3、5.2.4、5.3.1、5.4.5、6.1.5、6.4.1、6.4.2、6.4.3、6.4.4、7.5.2、7.5.3、8.8.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11月30日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结构体系和选型

3.3 建筑形体及结构布置的规则性

3.4 地基、基础和地下室

3.5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

3.6 构件承载力设计

3.7 抗震等级

3.8 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3.9 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

4 材料

4.1 选材基本规定

4.2 材料设计指标

5 荷载与作用

5.1 竖向荷载和温度作用

5.2 风荷载

5.3 地震作用

5.4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5 竖向地震作用

6 结构计算分析

6.1 一般规定

6.2 弹性分析

6.3 弹塑性分析

6.4 荷载组合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

7 钢构件设计

7.1 梁

7.2 轴心受压柱

7.3 框架柱

7.4 梁柱板件宽厚比

7.5 中心支撑框架

7.6 偏心支撑框架

7.7 伸臂桁架和腰桁架

7.8 其他抗侧力构件

8 连接设计

8.1 一般规定

8.2 梁与柱刚性连接的计算

8.3 梁与柱连接的形式和构造要求

8.4 柱与柱的连接

8.5 梁与梁的连接和梁腹板设孔的补强

8.6 钢柱脚

8.7 中心支撑与框架连接

8.8 偏心支撑框架的构造要求

9 制作和涂装

9.1 一般规定

9.2 材料

9.3 放样、号料和切割

9.4 矫正和边缘加工

9.5 组装

9.6 焊接

9.7 制孔

9.8 摩擦面的加工

9.9 端部加工

9.10 防锈、涂层、编号及发运

9.11 构件预拼装

9.12 构件验收

10 安装

10.1 一般规定

10.2 定位轴线、标高和地脚螺栓

10.3 构件的质量检查

10.4 吊装构件的分段

10.5 构件的安装及焊接顺序

10.6 钢构件的安装

10.7 安装的测量校正

10.8 安装的焊接工艺

10.9 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

10.10 现场涂装

10.11 安装的竣工验收

11 抗火设计

11.1 一般规定

11.2 钢梁与柱的抗火设计

11.3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附录A 偏心率计算

附录B 钢板剪力墙设计计算

附录C 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墙板的设计

附录D 钢框架-内嵌竖缝混凝土剪力墙板

附录E 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

附录F 高强度螺栓连接计算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修订说明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2 Terms and Symbols

2.1 Terms

2.2 Symbols

3 Basic Requirement of Structural Design

3.1 General Requirements

3.2 Systems of Structures and Selection of Its Types

3.3 Configuration and Regularity in Arrangement of Structure

3.4 Ground,Foundation and Underground Floors

3.5 Drift Limit and Comfort Requirements

3.6 Design on Strength of Structural Members

3.7 Grades in Seismic Resistance

3.8 Performance Design in Seismic Resistance of Structure

3.9 Basic Requirements on Design of Resistance to Continuous Collapse

4 Materials

4.1 General Rules 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4.2 Design Normal Strength of Materials

5 Loads and Actions

5.1 Vertical Loads and Thermal Action

5.2 Wind Load

5.3 Seismic Action

5.4 Calculation on Horizontal Seismic Action

5.5 Other Stipulations Regarding to Seismic Action

6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Effect Induced by Action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6.2 Elastic Analysis

6.3 Elasto-plastic Analysis

6.4 Load Combination Effect and Load-seismic Combination Effect

7 Design of Structural Steel Members

7.1 Beam

7.2 Axially Loaded Column

7.3 Framed Column

7.4 Width-to-thickness Ratio Limit for Components of Girder and Column

7.5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7.6 Ec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7.7 Outrigger and Belt Truss

7.8 Others

8 Connection Design

8.1 General Requirements

8.2 Calculation of Rigid Joint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8.3 Types and Details for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8.4 Splice of Column

8.5 Splice of Beams and Strengthening for Members with Holes

8.6 Column Base

8.7 Brace-to-column Connection for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8.8 Details for Ec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9 Fabrication and Coating

9.1 General Requirements

9.2 Materials

9.3 Layout,Numbering and Cutting

9.4 Correction and Edge Processing

9.5 Assembling

9.6 Welding

9.7 Drilling

9.8 Processing for Contacted Surface at Joint

9.9 Milling

9.10 Antirust,Coating and Numbering

9.11 Test Assembling of Steel Elements

9.12 Acceptance for Members

10 Erection

10.1 General Requirements

10.2 Positioning,Leveling and Anchoring

10.3 Check Up on Acceptance of Structural Members

10.4 Order of Erection

10.5 Order for Welding in Situ

10.6 Erection of Steel Members

10.7 Measuring and Correction in Erection

10.8 Welding Technology in Erection

10.9 Technology in Erection of High-tension Bolts

10.10 Coating for Structure

10.11 Acceptance for Completed Structure

11 Fire Resistance

11.1 General Reqirements

11.2 Fire Resistance Design for Beam and Column

11.3 Composite Slab on Deck Plate

Appendix A Calculation of Eccentricity Ratio

Appendix B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Steel Plate Shear Wall

Appendix C Design of Shear Wall with Unbounded Bracing Inside

Appendix D Steel Frame with Inlaid RC Shear Wall in Slits

Appendix E Buckling-restrained Bracing

Appendix F Calculation of High-tension Bolt Connections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6.1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式中:0——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

Sd——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Rd——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RE——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结构构件和连接强度计算时取0.75;柱和支撑稳定计算时取0.8;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取1.0。

3.7.1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的抗震措施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

3.7.3 抗震设计时,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应根据抗震设防分类、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确定。对甲类建筑和房屋高度超过50m,抗震设防烈度9度时的乙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5.2.4 基本风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采用。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民用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5.3.1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扭转特别不规则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2 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3 高层民用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7度(0.15g)、8度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

5.4.5 多遇地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

6.1.5 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填充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

6.4.1 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当荷载与荷载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时,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Sd——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G、Q、w——分别为永久荷载、楼面活荷载、风荷载的分项系数;

L——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

SGk、SQk、Swk——分别为永久荷载、楼面活荷载、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Q、w——分别为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和风荷载组合值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0.7和0.0;当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1.0和0.6或0.7和1.0;对书库、档案库、储藏室、通风机房和电梯机房,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7的场合应取0.9。

6.4.2 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荷载基本组合的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G:当其效应对结构承载力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当其效应对结构承载力有利时,应取1.0。

2楼面活荷载的分项系数Q:一般情况下应取1.4。

3风荷载的分项系数w应取1.4。

6.4.3 地震设计状况下,当作用与作用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时,荷载和地震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荷载和地震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调整系数;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调整系数;

、、、——分别为上述各相应荷载或作用的分项系数;

——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取0.2。

6.4.4 地震设计状况下,荷载和地震作用基本组合的分项系数应按表6.4.4采用。当重力荷载效应对结构的承载力有利时,表6.4.4中的不应大于1.0。

7.5.2 中心支撑斜杆的长细比,按压杆设计时,不应大于,一、二、三级中心支撑斜杆不得采用拉杆设计,非抗震设计和四级采用拉杆设计时,其长细比不应大于180。

7.5.3 中心支撑斜杆的板件宽厚比,不应大于表7.5.3规定的限值。

8.8.1 消能梁段及与消能梁段同一跨内的非消能梁段,其板件的宽厚比不应大于表8.8.1规定的限值。

浏览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