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 145-2013 现行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st-installed fastenings in concrete structures 收藏

发布日期:2013-06-09

实施日期:2013-12-01

主编部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徐福泉,王为凯,李东彬,代伟明,刘兵,邸小坛,于敬海,赵挺生,张智,潘相庆,韩继云,周国民,欧曙光,沙安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标准书号:15112·23735

出版时间:2013-11-01

售价 17.25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材料;4 设计基本规定;5 锚固连接内力计算;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7 构造措施;8 抗震设计;9 锚固施工与验收。

本规程适用于以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为基材的后锚固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不适用于以砌体、轻骨料混凝土及特种混凝土为基材的后锚固连接。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 145-2004进行了修订。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材料;4 设计基本规定;5 锚固连接内力计算;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7 构造措施;8 抗震设计;9 锚固施工与验收。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增加了化学锚栓的产品性能、检验方法、施工工艺等规定;

2对锚栓产品的选用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3增加了群锚中锚栓使用及布置方式的规定;

4补充、完善了群锚内力计算方法,增加了群锚合力及偏心距计算方法;

5增加了基材附加内力计算方法;

6补充、完善了机械锚栓承载力计算方法;

7增加了化学锚栓承载力计算方法;

8补充、完善了锚栓构造措施、锚栓抗震设计、锚固施工与验收的有关内容;

9增加了化学锚栓耐久性检验方法,补充、完善了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10增加了后锚固工程质量检查记录表。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科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中科技大学 慧鱼 (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 喜利得 (中国)商贸有限公司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徐福泉 王为凯 李东彬 代伟明 刘兵 邸小坛 于敬海 赵挺生 张智 潘相庆 韩继云 周国民 欧曙光 沙安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沙志国 尤天直 白生翔 邓宗才 李景芳 林松涛 王文栋 杨建江 杨晓明 杨志 张建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46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145-2013,自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3.1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6月9日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材料

3.1 混凝土基材

3.2 机械锚栓

3.3 化学锚栓

3.4 植筋材料

4 设计基本规定

4.1 锚栓选用

4.2 植筋

4.3 锚固设计原则

5 锚固连接内力计算

5.1 一般规定

5.2 群锚受拉内力计算

5.3 群锚受剪内力计算

5.4 基材附加内力计算

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6.1 机械锚栓

6.2 化学锚栓

6.3 植筋

7 构造措施

7.1 锚栓

7.2 植筋

8 抗震设计

8.1 一般规定

8.2 抗震承载力验算

8.3 抗震构造措施

9 锚固施工与验收

9.1 一般规定

9.2 膨胀型锚栓施工

9.3 扩底型锚栓施工

9.4 化学锚栓施工

9.5 植筋施工

9.6 质量检查与验收

附录A 常用锚栓类型及破坏模式

附录B 混凝土用化学锚栓检验方法

附录C 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附录D 后锚固工程质量检查记录表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修订说明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2 Terms and Symbols

2.1 Terms

2.2 Symbols

3 Materials

3.1 Concrete Base Material

3.2 Mechanical Anchor

3.3 Adhesive Anchor

3.4 Rebar and Adhesive

4 Basic Requirements for Design

4.1 Determination of Anchors

4.2 Post-installed Rebar

4.3 Principles for Design of Post-installed Fastenings

5 Static Analysis of Anchorages

5.1 Genaral Requirements

5.2 Tension Load Acting on Anchor Group

5.3 Shear Load Acting on Anchor Group

5.4 Additional Forces of Base Material

6 Ultimate Limit State Design

6.1 Mechanical Anchor System

6.2 Adhesive Anchor System

6.3 Post-installed Rebar System

7 Detailing Requirements

7.1 Anchors

7.2 Post-installed Rebars

8 Seismic Design

8.1 Genaral Requirements

8.2 Verification for Seismic Capacity

8.3 Detailing 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Design

9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9.1 Genaral Requirements

9.2 Expansion Anchor

9.3 Undercut Anchor

9.4 Adhesive Anchor System

9.5 Post-installed Rebar System

9.6 Quality Verification and Acceptance

Appendix A Anchor Types and Failure Modes

Appendix B Testing Methods for Adhesive Anchor

Appendix C In-situ Tension Test and Acceptance Criteria for Anchors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4.3.15 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后锚固连接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本条规范于2022年1月1日被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 GB 55021-2021废止)

浏览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