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9-12-10
实施日期:2010-07-01
主编部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徐选才,冯金秋,方修睦,梁晶,杨仕超,刘明明,杨玉忠,赵立华,栾景阳,孙西京,李晓岑,陈顺治,许锦峰,刘幼农,黄振利,邓威,蔡炳基,康玉范,张定干,卜维平,杨西伟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标准书号:15112·17810
出版时间:2010-03-01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室内平均温度;5.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6.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7.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8.外窗窗口气密性能;9.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10.外窗外遮阳设施;11.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12.补水率;13.室外管网热损失率;14.锅炉运行效率;15.耗电输热比。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居住建筑的节能检测。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通知》(建标[2004]66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室内平均温度;5.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6.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7.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8.外窗窗口气密性能;9.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10.外窗外遮阳设施;11.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12.补水率;13.室外管网热损失率;14.锅炉运行效率;15.耗电输热比。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加了检测项目5项(外窗窗口气密性能、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外窗外遮阳设施、锅炉运行效率和耗电输热比),删除检测项目2项(即原标准中“建筑物单位采暖耗热量”和“小区单位采暖耗煤量”),并对原标准其他各章进行了全面修订,重新调整了章节构成。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成都市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北京振利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乐意涂料(上海)有限公司 苏州罗普斯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天硕建材工业有限公司 南京臣功节能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爱康环境节能技术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选才 冯金秋 方修睦 梁晶 杨仕超 刘明明 杨玉忠 赵立华 栾景阳 孙西京 李晓岑 陈顺治 许锦峰 刘幼农 黄振利 邓威 蔡炳基 康玉范 张定干 卜维平 杨西伟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吴元炜 许文发 狄洪发 杨淳 姜红 冯雅 任俊 张旭 罗英 段恺 林海燕 宋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461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132-2009,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原《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 132-2001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9年12月10日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室内平均温度
4.1 检测方法
4.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5 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
5.1 检测方法
5.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6 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6.1 检测方法
6.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7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
7.1 检测方法
7.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8 外窗窗口气密性能
8.1 检测方法
8.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9 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
9.1 检测方法
9.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10 外窗外遮阳设施
10.1 检测方法
10.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11 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
11.1 检测方法
11.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12 补水率
12.1 检测方法
12.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13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
13.1 检测方法
13.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14 锅炉运行效率
14.1 检测方法
14.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15 耗电输热比
15.1 检测方法
15.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附录A 仪器仪表的性能要求
附录B 单位采暖耗热量检测方法
附录C 年采暖耗热量指标
附录D 年空调耗冷量指标
附录E 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流程
附录F 室外气象参数检测方法
附录G 外窗窗口气密性能检测操作程序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制订说明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2 Terms and Symbols
2.1 Terms
2.2 Symbols
3 Basic Requirements
4 Average Room Air Temperature
4.1 Testing Method
4.2 Criteria and Evaluating Method
5 Thermal Irregularities in Exterior Envelopes
5.1 Detecting Method
5.2 Criteria and Evaluating Method
6 Inside Surfaca Temperature of Thermal Bridge of Exterior Building Envelopes
6.1 Testing Method
6.2 Criteria and Evaluating Method
7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Building Envelopes
7.1 Testing Method
7.2 Criteria and Evaluating Method
8 Airtightness of Exterior Windows
8.1 Testing Method
8.2 Criteria and Evaluating Method
9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Exterior Building Envelopes
9.1 Testing Method
9.2 Criteria and Evaluating Method
10 Outside Shading Fixtures of Exterior Windows
10.1 Testing Method
10.2 Criteria and Evaluating Method
11 Level of Hydraulic Balance in Outdoor Heating Network
11.1 Testing Method
11.2 Criteria and Evaluating Method
12 Makeup Ratio
12.1 Testing Method
12.2 Criteria and Evaluating Method
13 Heat Loss Ratio of Outdoor Heating Network
13.1 Testing Method
13.2 Criteria and Evaluating Method
14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Boilers
14.1 Testing Method
14.2 Criteria and Evaluating Method
15 Ratio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Heat Quantity
15.1 Testing Method
15.2 Criteria and Evaluating Method
Appendix A Requirement to Testing Meters
Appendix B Method of Testing Unit Heat Consumption for Space Heating
Appendix C Index of Annal Heat Consumption for Space Heating
Appendix D Index of Annal Energy Consumption for Space Cooling
Appendix E Flow Chart for Detecting Thermal Irregularities in Exterior Envelopes
Appendix F Method of Testing Weather Data
Appendix G Flow Chart for Testing Airtightness of Exterior Windows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Normative Stand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