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CJJ/T 157-2010 现行
Technical code for three dimensional city modeling 收藏

发布日期:2010-11-17

实施日期:2011-10-01

主编部门: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主编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主要起草人:张文彤,盛洪涛,刘奇志,马文涵,李宗华,孙钊,王洋,赵中元,吴之凌,肖建华,王丹,李海明,朱庆,黄新,王厚之,江丕文,林苏靖,高山,赵萍,吴志华,熊伟,潘聪,陈志高,谭仁春,周剑,邓凌雯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标准书号:15112·20217

出版时间:2011-04-01

售价 9.66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代号;3.基本规定;4.建模单元划分与模型命名;5.数据采集与处理;6.三维模型制作;7.检查验收;8.数据集成与管理;9.数据更新与维护。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三维模型的数据采集、处理、集成、管理、更新、维护与服务等。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代号;3.基本规定;4.建模单元划分与模型命名;5.数据采集与处理;6.三维模型制作;7.检查验收;8.数据集成与管理;9.数据更新与维护。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三阳路13号,邮编:430014)。

本规范主编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本规范参编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武汉大学 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参加单位: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重庆市规划局 广州市规划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张文彤 盛洪涛 刘奇志 马文涵 李宗华 孙钊 王洋 赵中元 吴之凌 肖建华 王丹 李海明 朱庆 黄新 王厚之 江丕文 林苏靖 高山 赵萍 吴志华 熊伟 潘聪 陈志高 谭仁春 周剑 邓凌雯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崔俊芝 许厚泽 张祖勋 方裕 蒋景瞳 姜作勤 间国年 余庄 张晓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809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 157-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11月17日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和代号

2.1 术语

2.2 代号

3 基本规定

3.1 模型分类与规格

3.2 技术要求

3.3 质量要求

3.4 元数据

4 建模单元划分与模型命名

4.1 建模单元划分与编码

4.2 模型命名

5 数据采集与处理

5.1 框架数据采集与处理

5.2 纹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5.3 属性数据采集与处理

6 三维模型制作

6.1 地形模型

6.2 建筑模型

6.3 交通设施模型

6.4 管线模型

6.5 植被模型

6.6 其他模型

7 检查验收

7.1 检查验收内容

7.2 检查验收方法

7.3 检查验收步骤

7.4 质量评定

8 数据集成与管理

8.1 数据组织

8.2 数据交换

8.3 数据集成建库

8.4 数据管理

9 数据更新与维护

9.1 数据更新一般要求

9.2 数据更新技术方法

9.3 数据备份

附录A 建筑属性表

附录B 道路属性表

附录C 轨道及桥梁属性表

附录D 道路附属设施属性表

附录E 管线属性表

附录F 管点属性表

附录G 植被模型属性表

附录H 其他模型属性表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制定说明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2 Terms and Symbols

2.1 Terms

2.2 Symbols

3 Basic Requirements

3.1 Model Classification and Specification

3.2 Technical Requirements

3.3 Quality Requirements

3.4 Metadata

4 Modeling Unit Subdivision and Model Naming

4.1 Modeling Unit Subdivision and Coding

4.2 Model Naming

5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5.1 Geometric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5.2 Texture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5.3 Attribute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6 3D Modeling

6.1 Terrain Model

6.2 Building Model

6.3 Transportation Facility Model

6.4 Pipeline Model

6.5 Vegetation Model

6.6 Other Model

7 Checking and Acceptance

7.1 Contents of Checking and Acceptance

7.2 Methods of Checking and Acceptance

7.3 Steps of Checking and Acceptance

7.4 Quality Estimation

8 Data Integration and Management

8.1 Data Organization

8.2 Data Exchange

8.3 Data Integration and Database Building

8.4 Data Management

9 Data Updating and Maintaining

9.1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Data Updating

9.2 The Technical Methods of Data Updating

9.3 Data Backup

Appendix A Building Attribute Table

Appendix B Road Attribute Table

Appendix C Railway and Bridge Attribute Table

Appendix D Road Facility Attribute Table

Appendix E Pipeline Attribute Table

Appendix F Pipe Joint Attribute Table

Appendix G Vegetation Model Attribute Table

Appendix H Other Model Attribute Table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浏览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