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冷热电联供工程设计 

作者:段洁仪、王建国、冯继蓓、杨杰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ISBN:978-7-112-23751-7

征订号:34052

售价 57.60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燃气冷热电联供技术发展概述

第一节 历史沿革

一、国外历史沿革

二、我国历史沿革

第二节 发展燃气冷热电联供技术的意义

一、清洁高效利用,节能减排显著

二、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土地占用

三、保障供应安全,供能可靠性高

四、削峰填谷平稳运行,电网、气网双重调峰

五、有利多能互补,实现智慧能源

第三节 支持政策

一、国外支持政策

二、我国支持政策

第四节 热点及问题

一、燃气价格与电力价格问题

二、电力系统接入问题

三、政策和投资环境问题

四、设备国产化率及设备造价、运维问题

五、氮氧化物排放指标问题

六、天然气供应问题

七、产业体系的整体竞争力问题

第二章 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形式与分类

第一节 按供电形式分类

一、发电机组并网运行

二、发电机组并网不上网运行

三、发电机组孤网运行

第二节 按原动机形式分类

一、燃气轮机

二、内燃机

三、微型燃气轮机

第三节 按发电余热形式分类

一、烟气

二、热水

第四节 按冷热负荷形式分类

一、蒸汽

二、供暖空调热水

三、空调冷水

四、生活热水

第五节 按余热利用形式分类

一、余热锅炉利用烟气余热

二、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利用烟气余热

三、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利用冷却水余热

四、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利用烟气和冷却水余热

五、水—水换热器利用冷却水余热

第六节 不同形式的示例

一、燃气轮机供电、余热锅炉供蒸汽

二、燃气轮机供电、烟气型冷温水机供冷热水

三、燃气内燃机供电、余热锅炉供热水

四、燃气内燃机供电、烟气热水型冷温水机供冷热水

五、燃气内燃机供电、烟气型冷温水机供冷热水、冷却水换热器供生活热水

六、燃气冷热电联供与可再生能源联合供能

第七节 冷热电联供工程设计注意事项

一、冷热电联供工程的组成

二、冷热电联供工程的设计原则

第三章 冷热电负荷的确定

第一节 冷热电负荷预测的目的和作用

第二节 冷热电负荷预测的方法

一、常规的预测方法

二、计算机辅助模拟分析方法

三、负荷预测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电负荷预测计算

一、电负荷预测定义

二、电负荷预测分类

三、电负荷计算

第四节 热负荷计算

一、供暖热负荷

二、通风热负荷

三、空调热负荷

四、热水供应热负荷

第五节 冷负荷计算

一、冷负荷定义

二、冷负荷计算

三、计算示例

第六节 冷热电逐时负荷计算

一、各种不同建筑性质的分类

二、负荷曲线的绘制

三、逐时负荷计算示例

第七节 冷热电年耗量计算

一、公式计算法

二、软件计算法

第八节 冷热电负荷的综合确定

第九节 注意事项

第四章 发电设备选择

第一节 发电设备简介

一、燃气轮机

二、燃气内燃机

三、微型燃气轮机

第二节 发电设备选择

一、发电设备类型选择原则

二、发电设备容量确定

三、注意事项

第五章 余热利用系统

第一节 余热利用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一、余热利用系统的设置原则

二、余热利用指标

三、提高余热利用率的方法

第二节 余热利用系统及分类

一、发电设备的余热种类

二、热力供应形式

三、余热利用系统形式

第三节 余热利用系统余热量确定

一、烟气余热量

二、冷却水余热量

三、不同环境温度下发电设备的余热量

第四节 余热利用系统主要设备

一、余热锅炉

二、余热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

三、烟气吸收式热泵

四、烟气冷凝换热器

五、水—水换热器

第五节 补能系统及设备

一、补能系统

二、补能设备

第六节 注意事项

第六章 接入系统

第一节 电气主接线

一、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

二、单母线接线

三、单母线分段接线

第二节 接入系统一次方案

一、接入电网的形式

二、接入电压等级

三、接入点选择原则

四、燃气冷热电联供站典型接线方案

五、短路电流计算

六、主要设备选择

第三节 电能质量、功率控制以及运行适应性

一、电能质量

二、有功功率控制

三、无功功率与电压调节

四、运行适应性

第四节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一、电压保护

二、频率保护

三、线路保护

四、母线保护

五、孤岛检测及安全自动装置

六、其他

第五节 系统调度自动化、通信及计量

一、调度自动化

二、系统通信与信息

三、计量

第六节 接入系统设计实例

一、实例 (一)

二、实例 (二)

第七章 联供工程运行与控制

第一节 联供工程运行与控制的概述

一、意义和作用

二、联供系统控制原则

第二节 运行模式

一、运行模式概述

二、冬季运行模式

三、夏季运行模式

四、过渡季运行模式

第三节 控制模式

一、发电机组系统控制

二、余热溴化锂型冷 (温) 水机组系统控制

三、制冷系统控制

四、供热系统控制

五、蓄能系统控制

第四节 注意事项

一、运行模式相对复杂

二、控制模式相对复杂

三、控制工况转换相对复杂

第八章 燃气供应系统

第一节 燃气的性质及分类

一、燃气与燃气的性质

二、城镇燃气分类

三、天然气的种类

第二节 城市燃气输配系统

一、压力级制

二、与城市燃气管网连接的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

第三节 原动机对气体燃料的技术要求

一、燃气轮机对气体燃料的一般要求

二、内燃机对气体燃料的要求

第四节 增压系统

一、压缩机

二、缓冲装置

第五节 联供系统的燃气供应

一、燃气调压计量模块

二、天然气前置模块

三、安全与自控

第六节 主要燃气设备

一、计量设备

三、过滤器

四、安全装置

五、激光甲烷检测设备

第九章 辅助系统

第一节 烟风系统

一、烟风道、烟囱设置原则

二、烟风管道材料、规格及制作要求

三、烟风系统设计计算

第二节 通风系统

一、通风系统分类

二、能源站通风系统的作用

三、能源站通风量确定

四、通风系统方案

五、设计注意事项

六、通风设备及风道

第三节 消防系统

一、能源站消防特点和措施

二、能源站消防设施

第四节 环保措施

一、烟气排放

二、降噪

三、防振

第十章 能源站布置

第一节 站址选择

一、独立式能源站选址原则

二、楼宇式能源站布置原则

第二节 独立式能源站总平面布置

一、独立式能源站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独立式能源站各单体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耐火等级及防火间距

三、独立式能源站内道路设计

四、独立式能源站总平面设计的其他要求

第三节 建筑与结构

一、一般规定

二、建筑布置

三、防火、防爆

四、建筑节能

五、建筑装修

六、建筑结构

七、抗震设计

第四节 机房设备布置

一、原动机及余热设备

二、汽轮机

三、其他设备及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供配电系统

第一节 设计原则

第二节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一、负荷分级

二、供电要求

第三节 系统设计要求

一、电源选择

二、电压选择

三、高压配电方式

四、低压配电方式

五、照明配电系统

六、接地形式

第四节 设备及选择

一、变压器的选择

二、变配电室其他主要设备及配置

第五节 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 监控系统

第一节 必要性及设计原则

第二节 构成及功能

第三节 监控中心的功能及配置要求

一、监控中心硬件功能及配置要求

二、监控软件

第四节 网络结构及网络安全

第五节 现场控制单元的功能及配置要求

第六节 仪表及执行机构的选型要求

一、温度仪表的选型、安装要求

二、压力/差压测量仪表

三、流量仪表

四、电动执行机构

第十三章 经济评价

第一节 经济评价总则

一、编制依据与原则

二、评价内容

三、评价参数与计算期

四、评价结论

第二节 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

第三节 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一、需求分析

二、效益估算

第四节 财务分析

一、融资前分析与融资后分析

二、财务分析

第五节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一、评价方法

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三、转移支付

四、影子价格及有关参数

五、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费用与效益的调整

六、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报表

第六节 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一、不确定性分析

二、风险分析

第七节 不同投资运营模式下的经济评价

一、燃气冷热电联供项目的投资运营模式

二、联供项目的不同收益模式

三、不同投资模式和收益模式的经济评价

第八节 案例

一、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

二、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三、财务分析

四、不确定性分析

五、结论

第十四章 综合评价

第一节 能效评价

一、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

二、余热利用率

三、节能率

四、综合能效评价指标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二、环境影响评价适用标准

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第三节 项目后评价

一、项目后评价的目的

二、主要依据与方法

三、评价内容

四、职责划分

五、实施

第四节 与常规清洁供能形式的比较

一、常规清洁供能形式

二、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与常规供能系统的比较

第十五章 燃气冷热电联供工程典型项目简介

第一节 市场发展状况

第二节 发展前景展望

第三节 工程项目简介

一、园区工程

二、机场工程

三、数据中心工程

四、医院工程

五、酒店工程

六、综合体工程

附录 主要设备索引

第一节 燃气内燃机

一、卡特彼勒 (Caterpillar)

二、康明斯 (Cummins)

三、颜巴赫 (Jenbacher)

四、瓦锡兰 (WARTSILA)

五、胜动

六、济柴

七、潍柴

八、康菱

九、康达

第二节 燃气轮机

一、索拉 (Solar)

二、西门子 (Siemens)

三、川崎重工 (Kawasaki)

四、和兰透平

五、南方燃机

第三节 微型燃气轮机

一、凯普斯通 (Capstone)

二、热电一体机

参考文献

浏览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