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新技术、新进展 

作者:龚晓南,杨仲轩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01

ISBN:978-7-112-24201-6

征订号:34711

售价 95.20

本书介绍地基处理新技术、新进展。全书分18章,主要内容为:概论;复合地基技术;排水固结法加固地基;电渗排水固结法的新技术与新进展;搅拌桩技术智能化发展;强夯法;海外大面积吹填地基振冲密实处理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灌浆加固法;管幕冻结法;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堤技术;组合桩复合地基;潜孔冲击高压旋喷技术(DJP工法);软土地基就地固化技术开发及应用;微生物土加固技术;黄土地基处理;季冻区高铁路基冻胀变形控制技术;水下地基处理技术;地固件地基处理技术与实践。本书可供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研究、工程管理单位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1 概论

1.1 简要回顾

1.2 地基处理方法分类

1.3 发展与展望

2 复合地基技术

2.1 复合地基理论和技术发展概况

2.2 复合地基技术应用体系

2.2.1 复合地基的定义、形成条件和分类

2.2.2 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和位移场特性

2.2.3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2.4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2.2.5 复合地基稳定分析

2.2.6 复合地基固结分析

2.2.7 复合地基技术简要介绍

2.2.8 地基工程标准

2.3 复合地基理论促进基础工程学的发展

2.4 复合地基技术发展展望

3 排水固结法加固地基

3.1 引言

3.2 土的渗透

3.2.1 土水体系

3.2.2 土水“势能组合”概念

3.2.3 有效应力原理的“势能”解释

3.2.4 实际土层达西定律

3.2.5 影响渗透的因素

3.3 排水固结理论

3.3.1 概述

3.3.2 竖井排水体固结理论

3.4 排水固结技术

3.4.1 概况

3.4.2 堆载预压固结技术

3.4.3 真空预压固结技术

3.4.4 动力排水固结技术

3.4.5 降水排水固结技术

3.5 展望

3.5.1 排水固结理论研究

3.5.2 排水固结技术研发

3.5.3 其他

4 电渗排水固结法的新技术与新进展

4.1 引言

4.2 新型电极材料

4.2.1 传统电极材料

4.2.2 新型电极材料——EKG

4.2.3 电极材料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4.3 电渗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的新进展

4.3.1 电渗联合堆载或强夯

4.3.2 电渗联合真空预压

4.3.3 注入化学溶液促进电渗排水

4.4 电渗固结理论研究进展

4.5 通电方式的进展

4.5.1 通电参数

4.5.2 去极化

4.5.3 裂缝生成及应对措施

4.5.4 优化电极布置

4.6 电渗工程实践应用介绍与进展

4.6.1 经典工程案例

4.6.2 工程实例

4.7 电渗法所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5 搅拌桩技术智能化发展

5.1 引言

5.2 国外代表性智能搅拌技术施工平台

5.2.1 德国宝峨公司单轴搅拌技术(SCM/SCM-DH)施工平台

5.2.2 英国Keller公司深层搅拌法施工系统

5.2.3 美国HAYWARD BAKER 公司(DSM)施工平台

5.2.4 日本CI-CMC工法施工平台

5.2.5 日本Taisei公司Winblade工法施工平台

5.2.6 芬兰ALLU公司整体搅拌法施工平台

5.2.7 德国宝峨机械公司双轮铣削搅拌技术(Cutter Soil Mixing)施工平台

5.3 我国搅拌桩技术智能化发展

5.3.1 我国搅拌桩施工监测技术发展

5.3.2 双向变截面搅拌桩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技术

5.4 展望

6 强夯法

6.1 概述

6.2 加固地基机理

6.2.1 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

6.2.2 强夯置换法加固地基机理

6.2.3 降水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

6.3 设计

6.3.1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设计

6.3.2 降水强夯设计

6.4 施工技术

6.4.1 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技术

6.4.2 降水强夯施工技术

6.5 质量检测

6.5.1 强夯和强夯置换质量检测

6.5.2 降水强夯质量检测

6.6 超高能级强夯工程实例

6.6.1 工程概况

6.6.2 施工工艺

6.6.3 强夯加固效果

6.7 降水强夯工程实例

6.7.1 工程概况

6.7.2 施工工艺

6.7.3 施工过程监测与施工质量检测

6.7.4 强夯加固效果

6.8 强夯技术发展展望

6.8.1 强夯加固地基机理研究的方向

6.8.2 强夯施工技术发展方向

6.8.3 强夯加固地基机理研究的方向

7 海外大面积吹填地基振冲密实处理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

7.1 引言

7.2 振冲密实法机理及适用范围

7.3 振冲密实地基处理设计

7.3.1 设计思路

7.3.2 设计指标及计算方法

7.3.3 振冲密实法工艺参数设计

7.4 振冲密实地基处理施工及监控

7.4.1 振冲设备

7.4.2 振冲密实法施工监控

7.5 中外振冲密实地基处理检测技术对比

7.5.1 标准贯入试验(SPT)

7.5.2 静力触探技术(CPT)

7.5.3 载荷板试验(PLT 或 ZLT)

7.6 工程实践

7.6.1 中东某LNG进口项目疏浚回填及振冲密实地基处理

7.6.2 科特迪瓦某港口扩建项目

7.7 结论

8 灌浆加固法

8.1 概述

8.2 基本理论

8.2.1 有关灌浆的基础知识

8.2.2 灌浆基本理论及加固机理

8.2.3 灌浆理论研究新进展

8.3 适用范围

8.4 灌浆设计

8.4.1 设计原则

8.4.2 设计步骤

8.4.3 设计内容

8.5 灌浆施工

8.5.1 灌浆试验

8.5.2 施工组织内容

8.5.3 施工原则

8.6 灌浆材料

8.6.1 常用灌浆材料

8.6.2 灌浆新材料

8.7 灌浆工艺

8.7.1 常用的灌浆工艺

8.7.2 灌浆新工艺

8.8 质量检测

8.9 发展展望

9 管幕冻结法

9.1 工程概况

9.1.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9.1.2 工程重难点

9.2 隧道设计方案论证及比选

9.2.1 初步设计阶段方案论证

9.2.2 技术设计阶段方案优化

9.2.3 施工图设计阶段方案优化

9.2.4 施工阶段方案优化

9.2.5 管幕冻结法安全风险评估

9.3 管幕冻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9.3.1 管幕冻结设计方案

9.3.2 管幕冻结关键技术研究

9.3.3 管幕冻结施工关键技术

9.3.4 施工成果与科技创新

10 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堤技术

10.1 绪论

10.1.1 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堤技术发展背景

10.1.2 现浇泡沫轻质土的特点

10.2 现浇泡沫轻质土工程特性

10.2.1 轻质土抗渗性

10.2.2 轻质土吸水性

10.2.3 循环荷载对性能的影响

10.2.4 干湿循环对性能的影响

10.2.5 冻融循环对性能的影响

10.2.6 耐腐蚀性试验

10.2.7 应用环境影响

10.3 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堤设计

10.3.1 泡沫轻质土技术指标

10.3.2 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堤断面

10.3.3 附属设施

10.3.4 现浇轻质土路堤稳定分析

10.3.5 换填厚度计算方法

10.3.6 沉降计算方法

10.4 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堤施工要点

10.4.1 施工工艺

10.4.2 质量控制要点

10.5 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堤检测

10.5.1 密度检测

10.5.2 强度检测

10.5.3 厚度检测

10.6 工程实例

10.6.1 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10.6.2 杭州东站软土路基轻质土回填置换

10.6.3 天津大道双港高架0号台背填筑

10.6.4 佛山广明高速佛陈立交FD辅道

11 组合桩复合地基

11.1 引言

11.2 承载性能

11.2.1 试验概况

11.2.2 承载性能

11.3 设计

11.3.1 一般规定

11.3.2 增强体的选型与布置

11.3.3 承载力计算

11.3.4 沉降计算

11.3.5 稳定性验算

11.4 施工

11.4.1 施工设备

11.4.2 施工准备

11.4.3 施工作业

11.4.4 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11.5 质量检验

11.5.1 一般规定

11.5.2 施工前检验

11.5.3 施工中检验

11.5.4 施工后检验

11.5.5 验收

11.6 工程实例

11.6.1 工程概况

11.6.2 复合地基设计

11.6.3 施工

11.6.4 质量检验

11.7 结语

12 潜孔冲击高压旋喷技术(DJP工法)

12.1 引言

12.2 技术原理及适用范围

12.2.1 技术原理

12.2.2 适用范围

12.3 施工工艺及技术特点

12.3.1 施工工艺

12.3.2 质量检验与工程验收

12.3.3 技术特点

12.4 工程实例

12.4.1 福州某医疗生命产业园项目

12.4.2 湖北十堰某汽车基地迁建项目

12.4.3 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

13 软土地基就地固化技术开发及应用

13.1 前言

13.2 强力搅拌就地固化设备的引进和开发

13.2.1 强力搅拌头

13.2.2 固化剂供料设备

13.2.3 定位控制系统

13.3 就地固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与设计理论

13.3.1 应用范围

13.3.2 就地固化技术设计理论

13.3.3 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

13.4 典型案例分析

13.4.1 就地固化代替换填法——上海S3公路先期实施段新建工程

13.4.2 地基硬壳层的快速形成——温州龙湾区围海吹填工程

13.4.3 超软土就地浅层固化+复合地基应用——绍兴钱滨线公路工程泥浆池路段

13.4.4 就地浅层固化综合地基处理技术——浙江31省道工程

13.4.5 建筑泥浆填料化改良-浙江嘉兴桐乡至莲都公路建筑泥浆填料化改良

13.5 结语

14 微生物土加固技术

14.1 前言

14.2 微生物技术原理

14.2.1 脲酶菌的反应机理

14.2.2 反硝化菌的反应机理

14.2.3 硫酸盐还原菌的反应机理

14.2.4 铁盐还原菌的反应机理

14.2.5 其他微生物反应

14.3 微生物土静力特性研究

14.3.1 微生物加固土强度特性研究

14.3.2 微生物加固土变形特性研究

14.4 微生物土动力特性研究

14.4.1 MICP加固土动强度特性

14.4.2 MICP加固土动孔压与变形特性

14.5 微生物岩土加固技术

14.5.1 地基加固处理

14.5.2 抗液化处理

14.5.3 防尘固沙处理

14.6 微生物岩土封堵技术

14.6.1 土体防渗处理

14.6.2 岩石裂隙修复

14.7 微生物金属污染土修复技术

14.8 小结

15 黄土地基处理

15.1 概述

15.1.1 黄土地基分布与工程特性

15.1.2 黄土地基病害及处理现状

15.1.3 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15.2 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应用

15.2.1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及应用

15.2.2 湿软黄土地基处理及应用

15.3 桩-筏复合地基设计理论

15.3.1 土工格室柔性筏基工作机理

15.3.2 土工格室柔性筏基地基承载力计算

15.3.3 设计与施工

15.3.4 桩-筏复合地基工程实例

16 季冻区高铁路基冻胀变形控制技术

16.1 引言

16.2 高铁路基冻胀机理

16.2.1 高铁路基冻胀特征

16.2.2 高铁路基水分迁移冻胀机理

16.2.3 高铁路基水汽迁移冻胀机理

16.2.4 高铁路基填料细颗粒簇团冻胀机理

16.3 高铁路基防冻胀设计方法

16.3.1 路基防冻胀设计技术路线

16.3.2 路基温度场和冻深计算

16.3.3 路基冻胀量计算

16.3.4 无砟轨道路基冻胀管理标准的确定方法

16.4 高铁路基防冻胀结构

16.4.1 路堤防冻胀结构

16.4.2 低路堤及路堑防冻胀结构

16.5 高铁抗冻胀无砟轨道结构

16.6 结语

17 水下地基处理技术

17.1 引言

17.2 水下挤密砂桩技术

17.2.1 概述

17.2.2 技术原理

17.2.3 施工工艺及设备

17.2.4 工程应用

17.3 水下碎石桩技术

17.3.1 概述

17.3.2 技术原理

17.3.3 施工工艺及设备

17.3.4 工程应用

17.4 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技术

17.4.1 概述

17.4.2 技术原理

17.4.3 施工工艺及设备

17.4.4 工程应用

17.5 水下爆破挤淤技术

17.5.1 概述

17.5.2 技术原理

17.5.3 施工工艺及设备

17.5.4 工程应用

17.6 水下真空预压技术

17.6.1 概述

17.6.2 技术原理

17.6.3 施工工艺及设备

17.6.4 工程应用

17.7 展望

18 地固件地基处理技术与实践

18.1 地固件概述

18.1.1 地固件的研发背景

18.1.2 地固件引进国内的情况

18.2 地固件的作用机理

18.2.1 约束作用

18.2.2 扩散作用

18.2.3 排水作用

18.2.4 减振作用

18.3 地固件常用规格、材质及施工管控指标

18.3.1 常用规格

18.3.2 材质创新

18.3.3 材质物化管控指标

18.3.4 施工管理及其管控指标

18.4 地固件的工程应用领域

18.4.1 地固件优势与案例统计

18.4.2 软弱地基加固

18.4.3 液化地基处理

18.4.4 减振与抗震

18.5 地固件国内应用案例: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临时道路工程

18.5.1 工程应用背景

18.5.2 工程要求

18.5.3 设计方案

18.5.4 地固件的施工流程

18.5.5 地固件施工要点

18.5.6 地固件施工与监测进度

18.5.7 CBR检测地固件承载力

18.5.8 沉降观测

18.5.9 超静孔隙水压观测

18.5.10 应用体会

浏览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