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误区与释义 

作者:王依群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01

ISBN:978-7-112-15709-9

征订号:24518

售价 144.00

针对2010年新规范颁布实施以来混凝土结构教材中讲述不清,甚至错误观点,根据基础力学原理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等规范,进行指正,尽最大可能给出详细解释。引导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规范关于结构构件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本书可供正在学习和实践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建筑结构专业学生、设计人员、审图人员、研究人员阅读。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念设计、材料强度、作用与结构分析

1.1 间接作用的判别标准不在于是否与结构动力特性有关

1.2 弹性计算塑性配筋

1.3 传力途径要顺畅

1.4 混凝土与钢筋间粘结应力分布规律

1.5 采用弹塑性分析时须先进行作用组合

1.6 平面结构空间协同

1.7 抗倒塌和抗连续倒塌

1.8 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1.9 钢筋保护层厚度为什么不再是强制性条文

1.10 与剪力墙正交的梁端做成刚接还是铰接

1.11 平面对称结构不容易发生扭转

参考文献

第2章 柱

2.1 偏心受压柱的分类

2.2 细长柱的计算方法

2.3 P-Δ效应和P-δ效应

2.4 柱计算长度

2.5 柱计算高度

2.6 规定受压构件与受拉、受弯构件截面一侧最小配筋率的作用不同

2.7 规范对框架柱的挠曲二阶效应计算方法对各种细长比的柱都适用吗

2.8 小偏心受压柱,截面远侧纵向钢筋有时会被压屈服

2.9 小截面尺寸柱混凝土强度不再乘折减系数0.8

2.10 混凝土受压构件破坏准则

2.11 工字形截面柱小偏心受压的判别

2.12 如何判别柱是小偏心受拉

2.13 异形柱截面的剪力中心往往在截面内

参考文献

第3章 梁板

3.1 梁板弯矩调幅与否要与塑性或弹性分析方法协调

3.2 双筋梁截面受压区高度为什么可取界限受压区高度

3.3 梁高超过800mm受剪承载力仍在提高

3.4 当剪力很小时,只需要满足箍筋最小直径要求和箍筋最大间距要求

3.5 受扭构件不能没有纵向钢筋

3.6 支座负弯矩纵向钢筋的截断

3.7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抗剪强度要乘折减系数

3.8 相邻跨度不等的连续板,邻中间支座的短跨负筋长度取值

3.9 主梁、次梁、楼板负筋哪个在上

3.10 预应力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荷载组合

3.11 用软件算得的梁配筋数据画图时,为什么上部纵筋可以少配些

参考文献

第4章 抗震设计

4.1 结构自振周期值与P-Δ效应无关

4.2 计算的结构自振周期与阻尼比无关

4.3 关于计算异形柱结构自振周期的折减系数

4.4 极限位移Δu的定义

4.5 柱剪力设计值计算

4.6 斜向受剪应与单向受剪计算公式衔接

4.7 拉筋应紧靠纵筋并钩住外圈箍筋

4.8 重叠箍筋配箍率计算

4.9 箍筋间距与纵筋较小直径有关的原因

4.10 为什么求剪跨比用计算值,不用设计值

4.11 由梁弯矩导出柱弯矩方法的适用范围

4.12 梁弯矩导出柱弯矩和直乘法计算结果的差异

4.13 转换柱的柱底弯矩调整系数

4.14 弯矩、剪力和轴力应乘相近的放大系数

4.15 框架中间层端节点梁筋的锚固

4.16 如何理解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基本锚固长度

4.17 柱非加密区箍筋配置

参考文献

第5章 非比例阻尼结构

5.1 非比例阻尼结构概念

5.2 非比例阻尼结构动力分析的方法

5.3 混凝土房屋上部钢塔或钢框架结构算例

5.4 混凝土房屋上部钢塔或钢框架结构设计建议

5.5 关于减震结构强行解耦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浏览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