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 50367-2013 现行
Code for design of strengthening concrete structure 收藏

发布日期:2013-11-01

实施日期:2014-06-01

主编部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梁坦,王宏业,吴善能,梁爽,张天宇,陈大川,卜良桃,卢亦焱,林文修,王文军,贺曼罗,古天纯,王国杰,张书禹,王立民,宋涛,毕琼,程超,陈友明,单远铭,侯发亮,彭勃,李今保,张坦贤,项剑锋,张成英,蒋宗,刘兵,陈家辉,宋世刚,刘平原,宗鹏,卢海波,马俊发,周海明,刘延年,黎红兵,赵斌,乔树伟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标准书号:15112·23849

出版时间:2014-05-01

售价 29.67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预张紧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绕丝加固法、植筋技术、锚栓技术、裂缝修补技术。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和一般构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设计。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关于同意〈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局部修订调整为全面修订的函》建标[2011]10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预张紧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绕丝加固法、植筋技术、锚栓技术、裂缝修补技术。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增加了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2 增加了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技术;3 增加了芳纶纤维复合材作为加固材料的应用规定;4 补充了锚固型快固结构胶的安全性鉴定标准;5 补充了锚固型快固结构胶的抗震性能检验方法;6 修改了钢丝绳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的设计要求和构造规定;7 补充了锚栓抗震设计规定;8 补充了干式外包钢加固法的设计规定;9 调整了部分加固计算的参数。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55号,邮编:610081)。

本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湖南大学 武汉大学 福州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 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固特邦土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厦门中连结构胶有限公司 武汉长江加固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怡昌碳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同华特种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南京天力信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威士邦建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康驰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法施达(大连)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士凯(北京)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杜邦(中国)研发管理有限公司 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有限公司 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 喜利得(中国)商贸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梁坦 王宏业 吴善能 梁爽 张天宇 陈大川 卜良桃 卢亦焱 林文修 王文军 贺曼罗 古天纯 王国杰 张书禹 王立民 宋涛 毕琼 程超 陈友明 单远铭 侯发亮 彭勃 李今保 张坦贤 项剑锋 张成英 蒋宗 刘兵 陈家辉 宋世刚 刘平原 宗鹏 卢海波 马俊发 周海明 刘延年 黎红兵 赵斌 乔树伟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刘西拉 戴宝城 李德荣 高小旺 邓锦纹 程依祖 王庆霖 完海鹰 江世永 陈宙 弓俊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20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67-2013,自2014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8、4.3.1、4.3.3、4.3.6、4.4.2、4.4.4、4.5.3、4.5.4、4.5.6、15.2.4、16.2.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11月1日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设计计算原则

3.3 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

4 材料

4.1 混凝土

4.2 钢材及焊接材料

4.3 纤维和纤维复合材

4.4 结构加固用胶粘剂

4.5 钢丝绳

4.6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

4.7 阻锈剂

5 增大截面加固法

5.1 设计规定

5.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5.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5.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5.5 构造规定

6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6.1 设计规定

6.2 加固计算

6.3 构造规定

7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7.1 设计规定

7.2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的加固计算

7.3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的加固计算

7.4 型钢预应力撑杆的加固计算

7.5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

7.6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

7.7 型钢预应力撑杆构造规定

8 外包型钢加固法

8.1 设计规定

8.2 外粘型钢加固计算

8.3 构造规定

9 粘贴钢板加固法

9.1 设计规定

9.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9.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9.4 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9.5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9.6 构造规定

10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10.1 设计规定

10.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0.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10.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0.5 框架柱斜截面加固计算

10.6 大偏心受压构件加固计算

10.7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0.8 提高柱的延性的加固计算

10.9 构造规定

11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

11.1 设计规定

11.2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受弯构件

11.3 构造要求

11.4 设计对施工的要求

12 增设支点加固法

12.1 设计规定

12.2 加固计算

12.3 构造规定

13 预张紧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

13.1 设计规定

13.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3.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13.4 构造规定

14 绕丝加固法

14.1 设计规定

14.2 柱的抗震加固计算

14.3 构造规定

15 植筋技术

15.1 设计规定

15.2 锚固计算

15.3 构造规定

16 锚栓技术

16.1 设计规定

16.2 锚栓钢材承载力验算

16.3 基材混凝土承载力验算

16.4 构造规定

17 裂缝修补技术

17.1 设计规定

17.2 裂缝修补要求

附录A 既有建筑物结构荷载标准值的确定方法

附录B 既有结构混凝土回弹值龄期修正的规定

附录C 锚固用快固胶粘结拉伸抗剪强度测定法之一钢套筒法

附录D 锚固型快固结构胶抗震性能检验方法

附录E 既有混凝土结构钢筋阻锈方法

附录F 锚栓连接受力分析方法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2 Terms and Symbols

2.1 Terms

2.2 Symbols

3 Basic Requirements

3.1 General Requirements

3.2 Calculation Principles for Design

3.3 Strengthening Method and Technology

4 Materials

4.1 Concrete

4.2 Steel and Welding Material

4.3 Fiber and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4.4 Adhesive for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4.5 Steel Wire Rope

4.6 Polymer Modified Cement Mortar

4.7 Rusty Retardant Agent

5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Increasing Section Area

5.1 Design Provisions

5.2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Cross Section Bending Capacity for Flexural Member

5.3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Inclined Section Shear Capacity for Flexural Member

5.4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Cross Section Bending Capacity for Compression Member

5.5 Detailing Requirements

6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Concrete Displacement

6.1 Design Provisions

6.2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6.3 Detailing Requirements

7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Externally Prestressed

7.1 Design Provisions

7.2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Externally Prestressed Non-cohesive Steel Strands

7.3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Externally Prestressed Conventional Steel Bars

7.4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Prestressed Section Steel Struts

7.5 Detailing Requirements for Externally Prestressed Non-cohesive Steel Strands

7.6 Detailing Requirements for Externally Prestressed Conventional Steel Bars

7.7 Detailing Requirements for Prestressed Section Steel Struts

8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Externally Wrapped Steel Section

8.1 Design Provisions

8.2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8.3 Detailing Requirements

9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Bonded Steel Plate

9.1 Design Provisions

9.2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Cross Section Bending Capacity for Flexural Member

9.3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Inclined Section Shear Capacity for Flexural Member

9.4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Cross Section Bending Capacity for Large Eccentricity Compression Member

9.5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Cross Section Bending Capacity for Tension Member

9.6 Detailing Requirements

10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Bonded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10.1 Design Provisions

10.2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Cross Section Bending Capacity for Flexural Member

10.3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Inclined Section Shear Capacity for Flexural Member

10.4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Cross Section Bending Capacity for Compression Member

10.5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Inclined Section Shear Capacity for Frame Column

10.6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for Large Eccentricity Compression Member

10.7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Cross Section Bending Capacity for Tension Member

10.8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for Improve Ductility of Column

10.9 Detailing Requirements

11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Prestressed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11.1 Design Provisions

11.2 Flexural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Prestressed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11.3 Detailing Requirements

11.4 Design on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12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Adding Fulcrums

12.1 Design Provisions

12.2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12.3 Detailing Requirements

13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Wire Rope Mesh and Polymer Modified CementMortar Layer

13.1 Design Provisions

13.2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Cross Section Bending Capacity for Flexural Member

13.3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of Inclined Section Shear Capacity forFlexural Member

13.4 Detailing Requirements

14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Wire Wrapped

14.1 Design Provisions

14.2 Seismic Strengthening Calculation for Column

14.3 Detailing Requirements

15 Embedded Steel Bars Technology

15.1 Design Provisions

15.2 Anchorage Calculation

15.3 Detailing Requirements

16 Anchor Technology

16.1 Design Provisions

16.2 Bearing Capacity Checking for Steel Anchor

16.3 Bearing Capacity Checking for Concrete Substrate

16.4 Detailing Requirements

17 Crack Repair Technology

17.1 Design Provisions

17.2 Requirements for Crack Repair

Appendix A Determination for Load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Existing Structures

Appendix B Provisions for Concrete Rebound Value Modification of Existing Structures

Appendix C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Tension Shear Strength for Anchor Type Fast Curing Structural Adhesives

Appendix D Test Method of Seismic Performance for Anchor Type Fast Curing Structural Adhesives

Appendix E Reinforcement Rusty Retardant Method for Existing Concrete Structures

Appendix F Stress Analysis Method for Anchor Connection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1.8 设计应明确结构加固后的用途。在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本条规范于2022年1月1日被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 GB 55021-2021废止)

4.3.1 纤维复合材的纤维必须为连续纤维,其品种和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承重结构加固用的碳纤维,应选用聚丙烯腈基不大于15K的小丝束纤维。

2 承重结构加固用的芳纶纤维,应选用饱和吸水率不大于4.5%的对位芳香族聚酰胺长丝纤维。且经人工气候老化5000h后,1000MPa应力作用下的蠕变值不应大于0.15mm。

3 承重结构加固用的玻璃纤维,应选用高强度玻璃纤维、耐碱玻璃纤维或碱金属氧化物含量低于0.8%的无碱玻璃纤维,严禁使用高碱的玻璃纤维和中碱的玻璃纤维。

4 承重结构加固工程,严禁采用预浸法生产的纤维织物。

(本条规范于2022年1月1日被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 GB 55021-2021废止)

4.3.3 纤维复合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为0.99、保证率为95%的要求确定。不同品种纤维复合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按的规定采用。

(本条规范于2022年1月1日被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 GB 55021-2021废止)

4.3.6 对符合安全性要求的纤维织物复合材或纤维复合板材,当与其他结构胶粘剂配套使用时,应对其抗拉强度标准值、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重新做适配性检验。

4.4.2 承重结构用的胶粘剂,必须进行粘结抗剪强度检验。检验时,其粘结抗剪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为0.90、保证率为95%的要求确定。

(本条规范于2022年1月1日被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 GB 55021-2021废止)

4.4.4 承重结构加固工程中严禁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和醇酸树脂作为胶粘剂。

4.5.3 钢丝绳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按其极限抗拉强度确定,且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以及不低于90%的置信水平。

(本条规范于2022年1月1日被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 GB 55021-2021废止)

4.5.4 不锈钢丝绳和镀锌钢丝绳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应按采用。

4.5.6 结构加固用钢丝绳的内部和表面严禁涂有油脂。

15.2.4 植筋用结构胶粘剂的粘结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的规定值采用。当基材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30,且采用快固型胶粘剂时,其粘结抗剪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0.8。

16.2.3 碳钢、合金钢及不锈钢锚栓的钢材强度设计指标必须符合和的规定。

浏览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