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以明、钱以明、寿炜炜、范存养、林忠平、杨国荣、赵荣义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01

ISBN:978-7-112-19819-1

征订号:29267

售价 78.40

本手册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并且对人体舒适、空气质量品质、PM2.5,冷负荷计算、空调处理设备、蒸发冷却、溶液除湿、下送风、辐射空调、空调水系统、洁净空调、建筑防排烟、建筑节能、制冷空调设备和系统的节能设计控制标准、耗能量计算、建筑能效和绿色建筑评估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改写。另外,新增加了“空调建筑冷热源”一章。本手册可供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参考,也可供在校学生做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时参考。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空气调节基础知识

1.1 湿空气的性质及焓湿图

1.1.1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1.1.2 湿空气的焓湿图

1.1.3 湿球温度与露点温度

1.2 焓湿图的应用

1.2.1 湿空气状态变化过程在h-d图上的表示

1.2.2 不同状态空气的混合状态在h-d图上的确定

1.2.3 空气状态参数的计算法

1.3 室内热环境和舒适度

1.3.1 人体热平衡和舒适感

1.3.2 人体热舒适方程和PMV-PPD指标

1.4 室内空气品质(IAQ)

1.4.1 概述

1.4.2 室内空气中有害物浓度限值

1.4.3 PM2.5质量浓度(μg/m)限值

1.4.4 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有效途径

1.5 室内、外空气的空调设计参数

1.5.1 室外空气的空调设计参数

1.5.2 室内空气的空调设计参数

1.5.3 新风量

第2章 空调负荷计算与房间送风量确定

2.1 空调负荷计算的基本原理

2.2 空调冷负荷计算软件简介

2.3 空调冷负荷简化计算方法

2.3.1 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热量形成的冷负荷

2.3.2 透过玻璃窗进入的太阳辐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2.3.3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2.3.4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2.3.5 电动设备散热量形成的冷负荷

2.4 空调房间的散湿量

2.4.1 人体散湿量

2.4.2 敞开水面的散湿量

2.4.3 食物的散热量和散湿量

2.4.4 化学反应过程中散湿量

2.5 建筑物空调区冷负荷、空调系统冷负荷、空调冷源冷负荷

2.5.1 空调区夏季冷负荷

2.5.2 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

2.5.3 空调冷源冷负荷

2.6 空调热负荷计算

2.6.1 基本耗热量

2.6.2 附加耗热量

2.7 空调房间送风量

2.7.1 夏季送风状态和送风量

2.7.2 冬季送风状态和送风量

2.8 建筑物空调冷、热负荷的概算指标

第3章 空气调节系统

3.1 空调系统的分类

3.1.1 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分类

3.1.2 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分类

3.1.3 按被处理空气的来源分类

3.2 常用空调系统的比较和适用性

3.3 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

3.3.1 系统图式和处理过程

3.3.2 一次回风和二次回风方式的选定

3.3.3 新风量的确定

3.3.4 空调系统的风量平衡

3.4 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划分和分区处理

3.4.1 系统划分

3.4.2 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分区处理

3.5 双风道空调系统

3.5.1 系统构成

3.5.2 系统种类和特征

3.5.3 优缺点和适用性

3.6 变风量空调系统

3.6.1 变风量系统与定风量的区别

3.6.2 变风量装置的主要形式

3.6.3 节流型变风量空调装置

3.7 用末端风扇混合箱(空气动力箱)的一次风变风量系统

3.7.1 系统的构成与原理

3.7.2 风扇混合箱(FPB)的构造

3.7.3 FPB方式的适用性

3.8 风机盘管系统

3.8.1 系统构造、分类和特点

3.8.2 风机盘管系统的新风供给方式和新风终状态的选定

3.8.3 风机盘管机组的选择

3.8.4 风机盘管的调节方式

3.8.5 风机盘管系统的水系统

3.9 诱导器系统

3.9.1 系统的构造原理和分类

3.9.2 全空气型与空气-水型诱导器方式的处理流程和计算

3.9.3 诱导空调系统的适用性

3.10 几种新型的空调方式与系统

3.10.1 下送风空调方式的构成及其系统适用性

3.10.2 辐射空调方式的构成及其系统方式

3.11 集中空调系统的计算例

3.11.1 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计算例

3.11.2 全空气二次回风系统计算例

3.11.3 双风道系统计算例

3.11.4 变风量空调系统计算例

3.11.5 风机盘管系统计算例

3.11.6 诱导器系统计算例

3.11.7 下送风空调系统计算例

3.11.8 辐射空调系统计算例

3.12 直接蒸发式单元型空调装置与系统

3.12.1 单元型机组空调系统及其性能

3.12.2 多联空调机组方式

3.12.3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概要

第4章 空气的热湿处理设备

4.1 表面式空气换热器

4.1.1 表面式换热器的构造和安装

4.1.2 表面式换热器的结构性能参数

4.1.3 表面冷却器的热工计算方法

4.1.4 空气加热器的热工计算和阻力计算

4.2 喷水室

4.2.1 喷水室处理空气的特点

4.2.2 喷水室的构造和类型

4.2.3 低速喷水室的热工性能

4.2.4 低速喷水室的热工计算方法

4.3 蒸发冷却设备及其空调系统

4.3.1 直接蒸发冷却器

4.3.2 间接蒸发冷却器

4.3.3 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4.4 全热交换器和显热交换器

4.4.1 转轮式热回收器

4.4.2 板式和板翅式热回收器

4.4.3 热管热回收器

4.4.4 盘管热环式热回收器

4.4.5 溶液吸收式全热回收装置

4.5 空气的加湿方法和设备

4.5.1 等温加湿设备

4.5.2 等焓加湿设备

4.6 空气的减湿方法和设备

4.6.1 冷冻减湿设备

4.6.2 转轮式除湿设备

4.6.3 固体吸湿剂减湿

4.6.4 溶液除湿

4.7 组合式空调机组

4.7.1 概述

4.7.2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技术要求

第5章 风道设计与室内气流组织

5.1 空气在管道内流动的阻力

5.1.1 摩擦阻力的确定

5.1.2 局部阻力的确定

5.2 管道内的压力分布

5.3 空气管道的设计和阻力计算

5.4 均匀送风管道设计

5.5 通风机的选定

5.5.1 通风机的种类

5.5.2 通风机的特性曲线

5.5.3 通风机在管路中的实际工况

5.5.4 通风机的效率、功率

5.5.5 风管内风量调节方法的选择

5.5.6 选择通风机的注意事项

5.5.7 空调风管系统房间压力分布

5.6 风管配件的布置

5.7 空调房间气流分布的设计原理

5.7.1 送风射流的一般规律

5.7.2 回风口的空气流动规律

5.7.3 房间气流分布的基本方式

5.7.4 侧面送风计算

5.7.5 散流器送风计算

第6章 空气调节水系统

6.1 空调水系统的基本形式

6.1.1 开式和闭式

6.1.2 二管制、分区二管制和四管制

6.1.3 同程式和异程式(图6-4)

6.1.4 定流量、变流量一级泵水系统

6.1.5 变流量二级泵水系统

6.1.6 集中空调水系统的选择原则

6.2 水系统的承压能力

6.2.1 水系统的承压

6.2.2 主要设备、管道和配件的承压能力

6.2.3 减小设备承压能力的布置方式

6.3 水系统的管路设计计算

6.3.1 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6.3.2 冷热水泵扬程和台数

6.3.3 空调水系统的输送能效

6.3.4 空调水系统的补水

6.4 冷却水系统设计

6.4.1 空调系统中常用冷却塔

6.4.2 冷却塔的冷却水量和补水量

6.4.3 冷却水泵扬程

6.4.4 冷却水系统设计

6.5 水力失调和平衡阀

6.5.1 水力失调

6.5.2 平衡阀

6.6 凝结水管路系统的设计

6.7 空调水系统的其他配件

6.7.1 膨胀水箱

6.7.2 分水器和集水器

6.7.3 过滤器

6.7.4 集气罐

6.8 空调冷冻水系统的大温差设计

第7章 空调系统运行调节和控制

7.1 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的运行调节

7.2 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的运行调节

7.2.1 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调节分析

7.2.2 变风量空调系统运行调节

7.2.3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7.3 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7.3.1 空调自控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品质指标

7.3.2 室内空气温湿度控制

7.3.3 某些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7.3.4 集中式空调系统全年运行自动控制举例

7.3.5 洁净空调系统计算机监控举例

第8章 洁净空调技术与应用

8.1 洁净技术的应用

8.1.1 微电子工业

8.1.2 医药卫生

8.1.3 食品工业

8.2 污染物质

8.2.1 污染物的分类

8.2.2 污染物浓度

8.2.3 污染物来源

8.3 洁净室的洁净度等级标准

8.3.1 室内尘粒的级别标准

8.3.2 室内细菌浓度的级别标准

8.3.3 若干行业的洁净标准

8.4 洁净室的原理、构成与分类

8.4.1 洁净室的原理

8.4.2 洁净室的构成

8.4.3 洁净室的分类

8.5 空气过滤器的特性指标和种类

8.5.1 过滤器的特性指标

8.5.2 过滤器分类

8.5.3 空气过滤器的滤材和结构形式

8.5.4 静电空气过滤器

8.5.5 活性炭过滤器

8.5.6 高效过滤器的安装

8.6 局部净化设备及洁净室附属设备

8.6.2 各种局部净化设备

8.6.3 洁净室的附属设备

8.7 洁净室的风量确定与气流组织

8.7.1 非单向流洁净室的风量确定

8.7.2 单向流洁净室的风量确定

8.7.3 洁净室的气流组织和换气次数

8.8 净化空调系统设计

8.8.1 净化空调系统的特点

8.8.2 实现各种不同级别洁净室的系统方式

8.8.3 净化空调方式应用实例

8.9 生物洁净室的设计

8.9.1 生物洁净室与工业洁净室的主要区别(见 表8-35)

8.9.2 医院洁净手术室设计

8.9.3 实验动物洁净设施设计

8.10 洁净室的节能

8.11 洁净室的综合要求与设计综合原则

第9章 空调建筑的防火排烟

9.1 防火排烟的基本概念

9.2 建筑设计的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9.3 建筑烟气控制设计

9.3.1 建筑防、排烟设置部位

9.3.2 性能化烟气控制设计

9.3.3 防烟设计

9.3.4 排烟设计

9.3.5 防排烟方式的选择

9.3.6 机械防排烟的控制程序

9.4 防排烟装置

9.4.1 风机

9.4.2 防火阀和排烟阀

9.4.3 排烟口

9.4.4 加压送风口

9.5 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设计

第10章 空调建筑冷热源设计

10.1 空调建筑冷热源概述

10.1.1 冷热源设备

10.1.2 冷热源系统设计要求

10.2 热泵空调系统

10.2.1 空气热源热泵系统

10.2.2 水热源热泵系统设计

10.2.3 热回收热泵系统

10.2.4 土壤源热泵系统

10.3 蓄冷系统

10.3.1 冰蓄冷系统

10.3.2 水蓄冷系统

10.4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10.4.1 系统种类与设备

10.4.2 系统规划

10.4.3 系统设计

10.4.4 发电机房设计

10.5 制冷机房与锅炉房设计

10.5.1 制冷机房设计原则与要求

10.5.2 锅炉房设计原则与要求

10.6 区域供冷供热站设计要求

10.6.1 区域供冷供热系统

10.6.2 区域供冷供热能源中心站房设计要求

10.6.3 东京新宿地区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简介

第11章 空调系统的消声与防振

11.1 与建筑物有关的噪声、振动源分类

11.2 声的物理量度和计算

11.2.1 声强与声压

11.2.2 声强级与声压级

11.2.3 声功率和声功率级

11.2.4 声压级与声功率级的转换

11.2.5 声源的叠加

11.2.6 噪声的频谱特性

11.3 噪声的主观评价和室内噪声标准

11.3.1 噪声的主观评价

11.3.2 室内噪声标准

11.4 空调系统的噪声源

11.4.1 风机噪声

11.4.2 风道系统的气流噪声

11.4.3 电机噪声

11.4.4 空调设备噪声

11.5 空调系统中噪声的自然衰减

11.5.1 噪声在风管内的自然衰减

11.5.2 风口反射的噪声衰减

11.6 空气进入室内的噪声衰减(风口声功率级与室内声压级的转换)

11.7 消声器消声量的确定

11.8 消声器

11.8.1 阻性消声器及其消声量

11.8.2 阻性消声器倍频带消声量

11.8.3 共振型消声器

11.8.4 复合型消声器

11.8.5 消声静压箱

11.8.6 消声器应用的注意要点

11.9 空调装置的防振

11.9.1 振动传递率和减振要求

11.9.2 减振材料和减振器

11.10 消声防振措施的一些实例

第12章 空调能耗和建筑物节能的设计标准

12.1 建筑物节能的意义和目标

12.1.1 建筑物节能的意义

12.1.2 我国建筑物节能的目标

12.2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

12.2.1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

12.2.2 我国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标准和设计方法

12.2.3 国外节能建筑标准和设计方法

12.3 空气调节系统的节能措施

12.4 制冷空调设备和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标准

12.4.1 冷水(热泵)机组性能标准

12.4.2 空调系统的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

12.4.3 锅炉热效率

12.4.4 空气输送系统的节能设计标准

12.4.5 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EC(H)R

12.4.6 水输送系数(WTF)

12.4.7 空调风管绝热层最小热阻

12.4.8 管道与设备保温和保冷厚度

12.4.9 集中空调系统供冷季和供热季总能效比

12.5 空调系统全年(或季节)耗能量计算

12.5.1 建筑能耗模拟计算方法

12.5.2 度日(DD)法

12.5.3 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τ法

12.6 建筑能效标识制度

12.6.1 国外建筑能效标识制度

12.6.2 我国建筑能效标识制度

12.7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12.7.1 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12.7.2 日本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12.7.3 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第13章 典型建筑物的空调系统设计

13.1 高层办公楼建筑空调设计

13.1.1 办公楼建筑室内空调设计参数

13.1.2 高层办公楼围护结构负荷计算特点

13.1.3 空调分区

13.1.4 冷、热源设置

13.1.5 设备层

13.1.6 高层办公楼建筑空调方式

13.1.7 大型办公楼空调方式的新进展

13.2 旅馆建筑空调设计

13.2.1 旅馆建筑空调设计参数

13.2.2 旅馆建筑空调方式

13.3 商业建筑空调设计

13.3.1 商业建筑空调设计等参数

13.3.2 商业建筑空调方式

13.3.3 餐饮设施的空气调节

13.4 大空间建筑的空调设计

13.4.1 体育建筑

13.4.2 电影院、剧场空调设计

第14章 空调系统测定与调整

14.1 空调系统测定与调整的意义和内容

14.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

14.2.1 风管内风量测定

14.2.2 风口风量测定

14.2.3 风量调整

14.2.4 系统漏风量检查

14.2.5 室内静压调整

14.3 设备容量与效果检验

14.3.1 空气处理设备的容量检验

14.3.2 空调效果的检验

14.4 空调系统的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

附录一 国家和部委现行设计规范和标准

附录二 单位换算表

参考文献

浏览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