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1-2011 现行
Code for welding of steel structures 收藏

发布日期:2011-12-05

实施日期:2012-08-0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编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刘景凤,周文瑛,段斌,苏平,侯兆新,马德志,葛家琪,屈朝霞,费新华,马鹰,江文琳,李翠光,范希贤,董晓辉,刘绪明,张宣关,徐向军,戴为志,尹敏达,王斌,卢立香,戴立先,何维利,徐德录,刘明学,张爱民,王晖,胡银华,吴佑明,任文军,贺明玄,曹晓春,王建,高良,刘春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标准书号:15112·21707

出版时间:2012-04-01

售价 21.39

本规范提出了钢结构焊接连接构造设计、制作、材料、工艺、质量控制、人员等技术要求。同时,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反映钢结构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本规范在控制钢结构焊接质量的同时,加强了节能、节材与环境保护等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钢结构工程中承受静荷载或动荷载、钢材厚度不小于3mm的结构焊接。本规范适用的焊接方法包括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电弧焊、药芯焊丝自保护焊、埋弧焊、电渣焊、气电立焊、栓钉焊及其组合。

本规范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规范提出了钢结构焊接连接构造设计、制作、材料、工艺、质量控制、人员等技术要求。同时,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反映钢结构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本规范在控制钢结构焊接质量的同时,加强了节能、节材与环境保护等要求。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钢结构焊接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编制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充分采纳了已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焊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借鉴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改,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焊接连接构造设计,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焊接检验,焊接补强与加固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钢结构焊接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邮政编码:100088;电子邮箱:jyz3408@263.net),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宝钢钢构有限公司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远达国际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中远川崎重工钢结构有限公司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 北京三杰国际钢结构有限公司 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北京双圆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天津二十冶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武钢集团武汉冶金重工有限公司 武钢集团金属结构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刘景凤 周文瑛 段斌 苏平 侯兆新 马德志 葛家琪 屈朝霞 费新华 马鹰 江文琳 李翠光范希贤 董晓辉 刘绪明 张宣关 徐向军 戴为志 尹敏达 王斌 卢立香 戴立先 何维利 徐德录 刘明学 张爱民 王晖 胡银华 吴佑明 任文军 贺明玄 曹晓春 王建 高良 刘春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杨建平 李本端 鲍广鉴 贺贤娟 但泽义 吴素君 张心东 施天敏 尹士安 张玉玲 吴成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212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钢结构焊接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661-2011,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0.1、5.7.1、6.1.1、8.1.8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年12月5日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材料

5 焊接连接构造设计

5.1 一般规定

5.2 焊缝坡口形式和尺寸

5.3 焊缝计算厚度

5.4 组焊构件焊接节点

5.5 防止板材产生层状撕裂的节点、选材和工艺措施

5.6 构件制作与工地安装焊接构造设计

5.7 承受动载与抗震的焊接构造设计

6 焊接工艺评定

6.1 一般规定

6.2 焊接工艺评定替代规则

6.3 重新进行工艺评定的规定

6.4 试件和检验试样的制备

6.5 试件和试样的试验与检验

6.6 免予焊接工艺评定

7 焊接工艺

7.1 母材准备

7.2 焊接材料要求

7.3 焊接接头的装配要求

7.4 定位焊

7.5 焊接环境

7.6 预热和道间温度控制

7.7 焊后消氢热处理

7.8 焊后消应力处理

7.9 引弧板、引出板和衬垫

7.10 焊接工艺技术要求

7.11 焊接变形的控制

7.12 返修焊

7.13 焊件矫正

7.14 焊缝清根

7.15 临时焊缝

7.16 引弧和熄弧

7.17 电渣焊和气电立焊

8 焊接检验

8.1 一般规定

8.2 承受静荷载结构焊接质量的检验

8.3 需疲劳验算结构的焊缝质量检验

9 焊接补强与加固

附录A 钢结构焊接接头坡口形式、尺寸和标记方法

附录B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格式

附录C 箱形柱(梁)内隔板电渣焊缝焊透宽度的测量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浏览足迹